在探讨历史剧《大秦赋》中的娼后这一角色时,观众往往会被剧中她姿容艳丽却又风流放荡、贪财弄权、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形象所吸引。然而,历史上的倡后真实面貌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如剧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导致国家覆灭的“妖后”?本文将尝试根据现有史料,还原倡后这位传奇女性的真实人生。
倡后的身世背景,在史籍中记载寥寥,仅有一句“邯郸娼者”的简短描述。但这并不妨碍后人结合其他史料,对其身世做出一些合理的推断。首先,从年龄上看,倡后很可能是在十几至二十岁的黄金婚嫁年龄被纳入后宫的。考虑到她的丈夫赵悼襄王的父亲赵孝成王在位21年,因此可以推测倡后大约出生于赵孝成王在位年间。
其次,倡后出身平民以下的社会底层阶级。这一点从“娼”这一身份即可窥见一斑。在古代,娼是底层的性工作者,与出入高端场合、甚至卖艺不卖身的妓有着本质的区别。娼女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站街女,主要服务社会中下层。此外,史料中对倡后的家族完全没有记载,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出身卑微。值得一提的是,赵国灭亡后,赵国贵族诛灭了倡后的家族,这说明倡后一直与家族保持联系。相比之下,同为邯郸出身的赵姬成为秦国太后后,其家族却一直没有出现,这或许表明倡后更可能是邯郸本地的平民,而非像赵姬那样被商人贩卖到邯郸的流动人口。
那么,一个平民家的姑娘为何年纪轻轻就沦为娼女呢?这背后的原因与赵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赵孝成王年间,赵国与秦国连番恶战。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40万男丁,又被秦军包围邯郸三年,靠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才勉强免于亡国。这场战争对赵国的人口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邯郸城更是家家带孝。倡后家的男丁(父兄)很可能也在战场上阵亡,无以谋生的她只好上街为娼。
尽管出身卑微,但倡后却凭借美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她的美貌甚至被认为在剧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赵姬之上,甚至有人认为她可能是史上第一美人。这位赵公子一见倡后就被迷住,随即把她带回家中。倡后就这样从社会底层进入了上流社会。然而,她在第一任丈夫家的生活并不如意。史籍中仅有“前日而乱一宗。既寡。”两句记载。这表明倡后被立为正室后,丈夫不久便去世了。由于古代妾的地位不高,经常可以转手送人,因此倡后被纳为妾室不太可能引起举族大乱。而“乱一宗”多半是因为倡后被立为正室所引发的家族纷争。
丈夫去世后,倡后很可能又重操旧业。一方面,夫家的族人对倡后不满已久,失去丈夫保护的她只能任人摆布;另一方面,古人讲究男女大防,倡后的美貌名声却能传到宫中打动赵王,这说明她应当是在寡居之后重新营业,并成为赵国上层交际圈的著名“交际花”。正是这份美貌和名声,让赵悼襄王不顾大臣的劝阻,铁了心将倡后纳入后宫。
入宫后的倡后是否开始祸乱赵国呢?按照《列女传》的记载,倡后一进宫就开始陷害王后和太子,最后让悼襄王废掉了原王后和太子,由自己母子取而代之。然而,《列女传》作为一本政治宣传册,其可信度并不高。实际上,倡后被立为王后更可能是原王后死后递补的结果。而太子嘉被废,虽然与倡后为儿子争宠有关,但说陷害恐怕就很有限了。史料记载,邯郸被攻破后,公子嘉带领一部分贵族流亡到代地自立为王,六年之后才被秦国攻灭。这说明公子嘉被废之后一直在邯郸活得好好的,而且还一直有很大势力。如果倡后真是大搞宫斗祸乱朝政,哪里容得下公子嘉这样继续享有权势?
悼襄王在位九年便驾崩了,此时的赵王迁最多也就8岁。赵国朝堂上的几股势力各怀鬼胎,一股是军中势力以李牧为代表,从一开始就是倡后的明确反对者;另一股是公子嘉的原太子党势力,更是恨不得立刻除掉倡后母子扶太子嘉继位。唯一能保住倡后母子的只有代表赵国宗室势力的相邦春平君了。显然缺乏政治能力的倡后为了拉拢春平君,也只能使出她唯一的手段——美色。所幸倡后的女性魅力所向无敌,在春平君的支持下倡后母子最终坐稳了大位。这也是历来被指轻浮的倡后唯一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出轨行为,但这次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个人欲望。
坐朝理政的倡后母子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然而在那个贵族社会里,甘愿投身到倡后这样出身低贱的当权者门下的自然也只有像郭开这样毫无道德节操可言的政治投机客。而无论是来自底层缺乏必要教育的倡后还是年幼无知的赵王都不是这些官场老油条的对手。接下来上演的无非就是些主昏臣奸的老戏码。最终赵国在李牧被冤杀后失去了最后的屏障。赵王迁七年李牧被诛,赵王迁八年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投降被流放到房陵深山;倡后则被愤怒的赵国贵族当作亡国的祸首诛灭了全族谥号赵悼倡后。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倡后并非如剧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风流放荡、贪财弄权的“妖后”。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社会底层的娼女到母仪天下的太后她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和转折。然而最终她还是在秦军的铁蹄下化作了过眼云烟。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历史往往比戏剧更加复杂和真实;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