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姜女哭长城”这一感人至深的主题,其歌曲版本多样,不同的词曲作者赋予了这一传统故事以各具特色的音乐生命。以下是根据当前可获取的信息,整理出的几个广受欢迎的“孟姜女哭长城”歌曲版本及其词曲作者介绍。
作词:张震
作曲:金士贵
这一版本的“孟姜女哭长城”是高茹老师演唱的单出头剧目,以其语言生动细腻、曲调凄婉哀伤、唱腔如泣如诉而著称。1986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特邀高茹老师演唱这一剧目,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全国各地听众的广泛好评。
剧目讲述了孟姜女为寻找丈夫范喜良,不畏艰难险阻,徒步北上送寒衣的感人故事。当孟姜女得知丈夫已被累死埋于长城之下时,她悲痛欲绝,最终在长城下哭倒了一段城墙,露出了丈夫的白骨。整个剧目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充分展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执着追求。
(以下为部分戏词,用于展现该版本的文学魅力)
孟姜我拜别婆母把路上,披星戴月日夜忙。
走过一岭又一岭,走过一庄又一庄。
也不知多少天走了多少日,备用的千层底鞋磨漏了好几双。
这日来在长城下,四下一看太凄凉。
荒山秃岭望不尽,既无村庄又无房。
民夫累得汗直淌,搬土搬砖筑城墙。
个个瘦的皮包骨,长发披肩面色黄。
病的要死没人管,死的倒在山路旁。
……
孟姜女悲悲切切哭声不断,十个人听见了九人心伤。
只哭得风起云涌沙石走,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无光。
只哭得飞鸟不忍空中过,只哭得走兽归洞把身藏。
哭声阵阵惊天地,泪水滔滔似长江。
只听轰隆一声响,震得山岭直晃荡。
城墙倒下三百三千丈,露出了一堆白骨在身旁。
不用人说知道了,定是我夫范喜良。
所属专辑:《民歌演唱集 乡音清曲》
发行时间:1988年
作词:(未明确标注,但基于传统民歌改编)
作曲:(同样未明确标注,为传统民歌旋律)
曹莉演唱的“孟姜女哭长城”收录在专辑《民歌演唱集 乡音清曲》中,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歌曲以普通话演唱,时长3分41秒,以其深情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打动了无数听众。
歌曲歌词如下:
正月里这梅花送呀送春风,家家又户户挂红灯。
人家的夫君乐团圆,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
夏日里这荷花艳儿又娇娆,蚊虫也飞来咬孟姜。
任它咬吾千滴血,也莫咬丈夫范杞梁。
秋天里这菊花拜呀拜重阳,重阳也酿酒菊花香。
菊香美酒吾无心,孟姜女赠酒守空房。
冬月里这雪花漫呀漫里屋,孟姜女千里送棉衣。
乌鸦在前头来引路,哭倒了长城千万里。
这首歌曲以四季更替为线索,通过描绘孟姜女在不同季节中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展现了她的忠贞不渝和执着追求。歌曲旋律委婉细腻,感情压抑而悲伤,是一首经典的传统民歌。
产生时间:明代
作词:(传统民歌,作者不详)
作曲:(传统民歌,作者不详)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产生于明代。这首歌曲同样以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为题材,以其哀怨缠绵的歌词和委婉细腻的曲调打动了无数听众。
歌曲歌词如下:
张月里着梅花,正月梅花香正烈。
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的丈夫这都得团圆,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
五月里这石榴似红梅,孟姜女思夫心内伤悲。
人家的田中黄芽鲜,孟姜女的田中杂草成堆。
七月里这凤仙秋风凉,家家户户换衣裳。
人家的丈夫都把夹衣换,丈夫没有棉衣裳,孟姜女的丈夫还没有棉衣裳。
十一月里雪花乱飞起,孟姜女前去送寒衣。
鸦头前领着路,哭倒了长长十万里。
这首歌曲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孟姜女寻夫的艰辛历程和对丈夫的深情厚意。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动人,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民歌。
综上所述,“孟姜女哭长城”这一传统故事被不同版本的歌曲所传承和演绎。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但无论哪个版本都充分展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执着追求。这些歌曲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也激发了人们对忠诚、爱情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