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山川壮丽,景色各异,自古以来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旅行者前去探访。在众多的名山大川中,“五岳”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各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游历了五岳之后,许多旅人却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慨,似乎这五岳已经将天下山川之美集于一身,无需再寻他处。
然而,世间之事往往出乎意料。在领略了五岳的雄奇之后,有那么一个地方,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无数旅人发出了“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这个地方,便是安徽省南部的黄山。
黄山,古称黟山,因其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后来,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它横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黄山之美,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奇松破石而出,姿态万千;怪石嶙峋峻峭,妙趣横生;云海翻腾变幻,如梦如幻;温泉终年不息,温暖如春;冬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五绝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黄山独一无二的绝美画卷。
奇松,是黄山的一大特色。它们或生于峭壁,或长于岩石缝隙之中,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枝干苍劲,一侧枝条向外伸展,仿佛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陪客松则矗立在岩壁旁,枝干斜出,如同一位忠诚的友人,陪伴着游人欣赏美景。送客松则枝干弯曲向下,如同一位依依不舍的主人,送别即将离去的客人。这些奇松不仅美化了黄山的环境,更赋予了黄山以生命和灵魂。
怪石,是黄山的又一奇观。黄山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怪石。有的如猛兽咆哮,有的如仙女下凡,有的如老僧入定,有的如童子拜观音……这些怪石在云雾的缭绕下,更显得神秘莫测,引人遐想。飞来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著名怪石景点,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云海,是黄山的第三大奇观。每当雨过天晴或日出日落时分,黄山便会出现壮观的云海景象。云雾从山谷中升起,弥漫开来,将山峰、树木、岩石等景物遮掩得若隐若现。随着云雾的翻腾变幻,山峰时而露出真容,时而隐入云海之中,仿佛仙境一般。站在高处俯瞰云海,只见云雾如海浪般翻滚奔腾,气势磅礴,令人心旷神怡。
温泉,是黄山的第四大奇观。黄山温泉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开发。温泉水质清澈,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泡在温泉中,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在寒冷的冬季,泡在温暖的泉水中,欣赏着窗外的雪景,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冬雪,是黄山的第五大奇观。每当冬季来临,黄山便会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银装素裹的黄山显得更加宁静、纯洁。雪花飘落在松枝上、岩石上、道路上……将整个黄山装扮得如同童话世界一般。此时,登上黄山之巅,俯瞰群山,只见白雪皑皑,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除了五绝之外,黄山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始信峰、梦笔生花、清凉台等。始信峰因峰顶有松树如旗帜般飘扬而得名,是观赏黄山奇松的绝佳地点。梦笔生花则因一块形似毛笔尖端的岩石和岩石上的一株松树而得名,寓意着文思泉涌、才华横溢。清凉台则位于山顶的一处平台上,四周被松树环绕,清风徐来,凉爽宜人。站在清凉台上俯瞰群山,只见云雾缭绕、山峰耸立,仿佛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黄山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的壮丽,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黄山便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题咏。唐代诗人李白曾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千古绝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对黄山情有独钟,他曾六次游历黄山,并留下了大量描绘黄山美景的诗篇和游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黄山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不仅是对黄山美景的高度赞誉,更是对黄山在中国名山中的地位的肯定。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观光。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壮丽景色,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黄山之行将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也将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