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是哪句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句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全诗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以华清宫的壮丽景色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与奢华,同时也隐含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批评。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牧在路过华清宫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绝句。华清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历史上曾是皇家贵族的享乐之地。杜牧在诗中通过对华清宫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富庶和文化的昌盛。同时,他也通过这一典型事件,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慨之情。
“长安回望绣成堆”,这句诗以长安城为视角,回望骊山,只见四周景物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的“绣成堆”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骊山周围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更隐喻了华清宫的奢华与富丽。长安作为古都,其繁华与辉煌与骊山的锦绣景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回望”二字也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感慨,仿佛能看到昔日华清宫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山顶千门次第开”,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华清宫的壮丽景象。诗人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只见一道道门依次打开,宛如一幅动态的画卷。这里的“千门”并非实指,而是用以形容华清宫建筑之多、规模之大,同时也暗示了皇家宫殿的威严与神秘。而“次第开”则生动地描绘了门扉依次打开的壮观场景,仿佛能听到门轴转动的吱嘎声,感受到那股由内而外散发的庄重与肃穆。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华清宫的宏伟壮观,更暗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华清宫的奢华与壮丽,更隐含了诗人对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杜牧通过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愤慨之情。他借古讽今,通过描绘华清宫的繁华与奢靡,暗示了唐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根源。同时,他也通过这一历史事件,提醒后人要吸取教训,警惕骄奢淫逸带来的危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诗,更是将唐玄宗为讨好杨贵妃而不惜劳民伤财的荒谬行径揭露得淋漓尽致。一骑快马驰来,烟尘滚滚,宫内的妃子因为收到荔枝而欢笑。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与纵容,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荒诞与不公。诗人以这一细节为切入点,巧妙地表达了对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批判与讽刺。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两句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杜牧诗歌风格的特点之一——善于捕捉并表现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色彩。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将华清宫的壮丽景色与唐朝盛世的繁华与奢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也通过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警醒与忧虑。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诗人以“绣成堆”来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以“千门次第开”来展现华清宫的繁华与气派。这些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更使其成为了描写华清宫乃至整个唐代宫廷生活的经典之作。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在唐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家都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和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句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华清宫的壮丽景色和唐朝盛世的繁华与奢华,更隐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警醒与忧虑。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杜牧诗歌风格的特点之一——善于捕捉并表现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色彩。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