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明敏个人简介简写
方志明敏,原名远镇,字御晖,后改名志敏,曾化名方俊之,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深受进步思想熏陶。少年时期,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1922年7月,方志明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1923年3月21日,他加入中国我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领导者,积极参与和组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为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而努力奋斗。
1924年3月,方志明敏被党组织派往上海,在沪西小沙渡路从事工人运动。他深入工厂、车间,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工人罢工斗争。在他的领导下,工人们团结一心,多次取得罢工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的嚣张气焰。
1925年2月,方志明敏出任上海总工会兼上海总同盟罢工委员会总指挥,领导了著名的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他英勇果敢,指挥若定,为起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起义胜利后,他担任了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职,继续领导工人运动,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成果。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明敏转移到江西,领导农民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和赤卫队,打击地主武装和反动势力。在他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1928年1月,方志明敏参与领导了弋横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先后担任中共弋阳、横峰、贵溪、德兴四县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等职。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他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1931年11月,方志明敏当选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与和领导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为保卫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11月初,方志明敏奉中共中央之命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英勇斗争,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稿,表现了一个我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1935年8月6日,方志明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我党员的誓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了最后一刻。
方志明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革命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我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方志明敏是中国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在今天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铭记方志明敏等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们要学习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的斗争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建设,始终保持我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志明敏虽然离我们而去已经多年,但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让他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激励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方志明敏等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