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字加偏旁构成的字
“土”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构成元素,当它与不同的偏旁部首相结合时,能够衍生出众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以下是根据“土”字添加不同偏旁部首所能构成的汉字列表,以及每个字的简要解释和用法。
1. 杜(dù):这是一个表示姓氏或地名的汉字,也用来指堵塞、断绝之意,如“杜绝”表示制止、彻底消灭。
2. 肚(dǔ/dù):当读作dǔ时,通常指肚子,即人体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当读作dù时,多指动物的胃。
3. 灶(zào):指用来做饭、烧水的设备或装置,也用来泛指厨房或烹饪活动。
4. 寺(sì):在古代指官署名或官吏办公的地方,也用来指佛教的庙宇或寺院。
5. 圣(shèng):表示崇高的、神圣的,特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或品德高尚的人,如“圣人”。
6. 坚(jiān):表示牢固、不易动摇的,如“坚固”表示结实、稳定。
7. 幸(xìng):表示幸运、幸福,也用来指希望、盼望,如“幸亏”表示由于某种有利条件而避免了不幸。
8. 垛(duò/duǒ):当读作duò时,指整齐地堆放的堆或垛;当读作duǒ时,则指城墙上的矮墙或箭楼。
9. 尘(chén):指飞扬的或停留在物体表面的灰土,也用来比喻尘世、俗世,如“尘世”表示人间、世俗社会。
10. 吐(tǔ/tù):当读作tǔ时,指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从嘴里涌出;当读作tù时,则指将东西从嘴里送出或说出。
11. 牡(mǔ):指雄性的鸟兽,特指雄性的牛或马,也用来指旧时指未婚的男子。
12. 庄(zhuāng):表示严肃、端庄的,也用来指村庄或农庄,还可用作姓氏。
13. 坠(zhuì):表示落下、掉下,如“坠落”表示从高处落下。
14. 垄(lǒng):指田埂或田地分界的土埂,也用来指成行的东西,如“垄沟”表示田埂之间的沟。
15. 垦(kěn):表示开垦荒地,也用来指用力翻土或辛勤工作,如“垦荒”表示开垦荒地以种植作物。
16. 埃(āi):指尘埃或灰尘,也用来指微小的颗粒或物质。
17. 堡(bǎo/bù/pù):当读作bǎo时,指堡垒或军事上的防御建筑;当读作bù时,指地名用字,如“吴堡”(在陕西);当读作pù时,特指土筑的小城。
18. 壁(bì):指墙壁或壁垒,也用来指物体的隔层或斜面等,如“墙壁”表示用砖石等砌成的墙。
19. 埋(mái/mán):当读作mái时,指把东西放进土里或水里,如“埋葬”表示将尸体放进坟墓里;当读作mán时,表示因话语或行动使人感到不满或受到指责,如“埋怨”表示抱怨或责怪。
20. 域(yù):指地区或范围,也用来指一定的疆界或领域,如“领域”表示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21. 崎(qí):形容山路不平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情不顺利或情况复杂,如“崎岖”表示山路不平的样子。
22. 坎(kǎn):指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也用来指低洼的地方或坑穴,还可用作八卦之一,象征险。
23. 坛(tán):指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台或石砌的高台,也用来指某些宗教建筑的称谓,如“天坛”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
24. 坡(pō):指倾斜的地方或地形,如“山坡”表示山的地表倾斜的部分。
25. 型(xíng):指铸造器物用的模子,也用来指类型或样式,如“模型”表示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
26. 坤(kūn):在八卦中象征地或母性,也用来指女性的或阴性的,如“乾坤”是中国哲学中的两个对立面之一,与“乾”相对。
27. 垃(lā):指垃圾,即废弃无用或失去使用价值的物品。
28. 圾(jī):与“垃”组成“垃圾”,表示无用或废弃的物品。
29. 圩(wéi/xū):当读作wéi时,指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当读作xū时,指圩子,即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所围成的田区。
30. 垮(kuǎ):表示倒塌或崩溃,如“垮台”指政权、地位等崩溃或失去。
31. 墩(dūn):指土堆或厚而粗大的木头、石头等,也用来指成丛的或成堆的东西,如“树墩”表示树伐去后剩下的根和近根部的树干。
32. 坦(tǎn):指平坦、没有高低凹凸的,也用来形容心里平静、安定,如“平坦”表示地面平而宽广。
33. 堤(dī):指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筑物,如“河堤”表示沿河所筑的堤岸。
这些字不仅展示了“土”字作为构字元素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构造魅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是汉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