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巴加湾市
文莱,全称为文莱达鲁萨兰国,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位于婆罗洲北岸,南接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西临马六甲海峡,东面则为南海,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州为邻,并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隔海相望。由于其国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东西两部分,故又称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并分为文莱-穆阿拉区和淡布隆区两个区,全国划分为4个区县,首都为斯里巴加湾市。
斯里巴加湾市原名文莱市,是文莱最大的城市,位于文莱-穆阿拉区,坐落在文莱河畔,人口约2.8万,其中华人约3000人。斯里巴加湾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市内热带植物繁茂,景致优美,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市内建有王宫(又称伊斯坦纳)、苏丹纪念馆、清真寺、博物馆、美术馆、民族村、王族公墓、马来历史文化村等。王宫建于二十世纪初,是一座金黄色的宫殿式建筑,融合了中国和伊斯兰建筑的特色,殿内有金碧辉煌的宴会厅和会议厅,装饰十分讲究,许多厅堂和房间都有水晶吊灯。王宫外面,有一支身着黄色制服的王宫警卫队,显得威严、庄重。斯里巴加湾市有现代化的旅馆、饭店、商场和游乐场,文莱的主要报纸、电台和电视台也都设在这里。
文莱的官方语言是马来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马来语为国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与同语族的印尼语、爪哇语、菲律宾语等相似。文莱华人除使用华语外,多操广东闽南方言,英语为政府与学校正式用语,文莱华人大部分会说马来语、英语、华语。此外,福建人也会说福建话(闽南话、客家话),广东人也会说粤语、潮州话。文莱的国语是马来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马来语同印尼语基本相同,文莱与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一样,在公共场合都说马来语。马来语也是文莱的官方语言和交际媒介语。马来语的文莱式发音跟马来西亚式发音有显著差别,但词汇、语法基本一致。除马来语外,英语也是文莱的官方语言,在政府、司法、商业、教育等领域广泛使用。由于文莱华人众多,占人口的近1/3,而且大多数是来自中国的广东和福建,因此广东话、福建话(闽南话、客家话、潮州话)在华人中比较流行。文莱华人坚持说华语,也促进了华语在文莱的推广和使用。目前,华语已成为文莱除马来语、英语之外的第三大语言。
文莱全国总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水域率为8.6%。文莱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除了梵蒂冈和摩纳哥之外人口第三少的国家。文莱国土分为两大部分,陆地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文莱位于东经114°45′至115°05′、北纬4°00′至5°00′,北接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南濒南海,东、西两面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接壤,并被马来西亚沙巴州和砂拉越州分割为东西两部分。文莱海岸线长约161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24\~30℃。
文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原油储量3.9亿桶,天然气储量39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海上油田、诗里亚油田和西部的巴都阿贡油田。森林覆盖率75.4%,林地面积39.6万公顷,有80多种热带林木,以木麻黄、橡胶、椰子林为主,全国橡胶园面积1.3万公顷,年产橡胶12万吨。全国耕地面积7875公顷,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橡胶、椰子、咖啡、可可、木薯、西谷米、水果、蔬菜等,其中橡胶和椰子出口占农业总出口的80%以上。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渔业产区包括:穆阿拉、白拉奕、诗里亚、万拉杰、文莱湾、林梦和淡布隆等。主要渔业产品有虾、鱼类、海龟、珍珠、蟹类等。由于气候宜人、物种丰富,文莱有很多珍稀野生动物,如长鼻猴、鳄鱼、犀鸟、野牛等。
文莱经济发达,人民富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文莱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占出口收入的90%以上。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和私营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制造业和旅游业,取得了一定成果。文莱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医疗和教育免费,并实施高补贴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文莱人民热爱和平与安宁,注重与各国友好交往。文莱外交政策是奉行与所有国家友好、合作和不结盟的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文莱积极参与东盟事务,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文莱也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总之,斯里巴加湾市作为文莱的首都,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文莱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友好的社会环境,也可以见证文莱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未来,随着文莱不断推动经济多元化和私营经济发展,加强与各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斯里巴加湾市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