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的区号是0762。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是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广府文化流行地区之一,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称。
河源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个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赣深高铁在此交汇设站。2021年,河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3.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这里是龙川县的主要聚居地,并留下了以佗城为中心的赵佗文化。“百越”之后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龙川一直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唐、宋以后,北来汉人南迁逐渐增多,带来了中原文化,在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交融中,东江流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河源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21年,河源市年平均气温21.0℃,比常年偏高0.5℃;年降雨量平均1767.4毫米,比常年偏多14%;年日照时数平均1714.1小时,比常年偏少9%。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龙舟水”、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和台风。
河源市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境内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和东北部群山环抱,中部及南部丘陵广布,西南部则多为冲积平原,东江、新丰江分别自东向西、自北向南贯穿全市。全市地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平原占10%,水域占1%。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河源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截至2022年10月,全市总面积1.57万平方千米,下辖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1区5县,另设有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
河源市水资源丰富,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像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槎城”。新丰江水库又称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2021年,河源市人均水资源量4672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倍,居全省第二。
河源市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市区空气质量持续稳居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称,也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南越王赵佗的“首兴之地”。拥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如恐龙蛋化石、河源恐龙化石展馆、佗城、正相塔、龟峰塔、热水温泉、苏家围、霍山旅游风景区、镜花缘景区、东江画廊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中国茶乡。
河源市的经济发展也在稳步前进。近年来,河源市着力构建“1+3+X”现代产业体系,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积极培育新材料、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河源市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交通方面,河源市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个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赣深高铁在此交汇设站,形成了“三纵一横”的铁路交通网络。河源市还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此外,河源市还注重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河源市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了教育质量水平。同时,河源市还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总的来说,河源市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河源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源市将会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繁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