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资源网

文章频道 软件下载 安卓下载 苹果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最新资讯软件资讯 → Moxi强大的中国画软件

Moxi强大的中国画软件

时间:2005-11-16 14:06:25人气:305作者:网友整理
中国菜谱大全免费版(八大菜系的菜谱) v1.3.0 最新安卓版
中国菜谱大全免费版(八大菜系的菜谱) v1.3.0 最新安卓版 for Android
  • 类型:安卓日常应用大小:33.17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3.0
  •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想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美食佳肴,中国菜谱大全免费版这是菜谱软件...
立即下载
中国无土栽培交易平台免费版(掌上商务应用) v2.1 安卓版
中国无土栽培交易平台免费版(掌上商务应用) v2.1 安卓版 for Android
  • 类型:安卓日常应用大小:7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3.0
  • 一款掌上商务应用软件,让在充实无土栽培的小伙伴们能有一个方便处理工作的软件,中国...
立即下载
中国塑粉网安卓版(办公购物) v2.0 最新版
中国塑粉网安卓版(办公购物) v2.0 最新版 for Android
  • 类型:安卓日常应用大小:12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3.0
  • 本款软件既是一款办公软件又是一款购物软件,这办公购物两个功能集合为一体的软件确实...
立即下载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Next-Generation Digital Painting Technology)
Face to Face with Nelson S.-H. Chu
Vision & Graphics Group (VISGRAPH),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ed by Zu, Blackcat, Monday, 26 September, 2005

Special Effect Demo - Flare & wash (如欲欣赏更详细片段,请到 Moxi官方网站 直接下载)

    对于所有从事Computor Graphics及Visual Effects研究工作的人来说,作品可以入选SIGGRAPH,除了是一个荣誉外,亦是向世界宣布其成果的一个机会。今次我们很荣幸可以邀请到凭着研发实时虚拟水墨而成功入选了SIGGRAPH 2005的本地学者Nelson Chu,向各读者剖白他研究多年的心血及个人的心路历程。同时我们亦希望各读者在阅读完此篇访问后,会对这些背后默默地进行研究的工作人员有更深入的了解。

    Nelson Chu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器科学系。Nelson在大学内一直从事中国毛笔水墨的CG研究,并在2002年北京举行的Pacific Graphics上首次发表了其有关其虚拟毛笔的论文,而其论文于04年间亦被刊登于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期刊之上。之后他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停顿下来,继续专心研究虚拟毛笔及水墨的混合应用。他的论文MoXi: Real-Time Ink Dispersion in Absorbent Paper于2005年正式发表,并入选了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SIGGRAPH 2005 issue) 。

(CGvisual=CGV)
CGV:首先恭喜你的论文入选了Siggraph 2005!
Nelson:谢谢。

CGV:请讲解一下你的工作?
Nelson:在进行虚拟毛笔的研发时,我一直都是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器科学系里的Vision & Graphics Lab内工作,职位是RA(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在研究室里约有廿五位同事/研究生。

CGV:请简介一下你之前在大学时修读的科目及任何有关课程?
Nelson:我在科大本科生时是修读Computer Engineering (计算器工程学)的,Computer Engineering简单来说就是软件和硬件的知识都学,那时我其实也希望为研究虚拟毛笔而铺路,如当我修读一个EE(Electronic Engineering/电机工程学)课程时,也曾经尝试利用ultrasound (超声波)制作3D输入装置。

Nelson:直至完成了3年的大学课程后(编者注:Nelson以一级荣誉毕业),我心里仍未想过放弃研发虚拟毛笔这计划,于是再去成为PG(Postgraduate/研究生: Master of Philosophy in Computer Science/哲学硕士(计算器科学)),并希望可以运用这段修读时间去进行我的研究,那时是1999年的9月。不过后来我才发现PG其实并不是想象般休闲,除了要负责TA(Teaching Assistant)的工作外,也要写paper(论文)(编者注:Nelson的论文研究是Animating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and Panoramas),所以其实在当时,我也只有很少的时间去研发虚拟毛笔,但总算是正式开始了。

CGV:是什么原因驱使你研究虚拟毛笔的兴趣?
Nelson:大概在10年前,是我仍然就读中学6年级的时候,当我最初开始接触绘图软件Painter时,我就觉得它就算配上有压力感应的手绘板都未能做到毛笔的效果。其实我一向都认为毛笔是个很利害的的绘图工具,可惜市场上的绘图系统就是没有毛笔的模拟,原因应该是那些绘图软件大都是由西方人开发,而他们可能都不太了解毛笔的特性,再加上当时硬件运算速度慢,难以仿真出像由毛笔画出的多变线条。于是在当时我就一直在想,将来可否由自己开发呢。

Nelson:不过之后我一直都未有时间去真正实行这个构思,直至在大学2、3年级的时候,我有时间便到图书馆找数据以及尝试请教一些身边的朋友。我还记得曾询问过我的宿社同房,他当时是修读土木工程的。我见他有修Structural Analysis (Computer Methods of Structural Analysis/结构性分析)的课程,便向他请教,不过他说那些分析主要是用于木材或钢条之类,不太适合笔毛般柔软的物料。其实当时我也忙于应付自己的课程,毛笔的研究未算得上正式开始。

CGV:完成了研究生的课程后,你如何继续虚拟毛笔的研究?
Nelson:由于当时关于虚拟毛笔的开发还末完成,故此我的advisor (导师) Dr. Chiew-Lan Tai(戴秋兰博士/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就为这项研究申请了经费,而我则以RA (Research Assistant)的身份继续研究下去。

CGV:你研究虚拟毛笔的软件名称是什么?
Nelson:开发初期因为只有笔的模拟,我给它取名《写意轩》,英文则是 Bristle Studio。而在写SIGGRAPH 2005 论文时,因为墨是主打,我便称它为MoXi,是“墨戏”的普通话拼音。现在其实我想找一个可反映出笔墨两者结合的新名称。

CGV:研发时间合共享了多久?
Nelson:大约五年,首三年主要是开发虚拟毛笔的部份,之后的两年是进行水墨的研发。

CGV:可以详细地讲解一下虚拟毛笔的整个开发过程吗?
Nelson:在开始时我不断寻找有关的书藉,以及阅读其它CG研究员的paper,其实当时已经有日本、韩国、甚至本地大学的学者也做过毛笔,不过我还是希望可做到更加真实的效果。我记得大约在98年,学术界掀起了Cloth Simulation (布料模拟运算)的热潮,我也曾经研究有关技术,但最后我觉得那些time-stepping的方法用于毛笔上并不是太适合。幸好做力学模拟的方法不只得一类,还有一大类叫Variational的方法。相比之下我觉得后者很适合用在虚拟毛笔上,于是便选用了属Variational类的Energy Minimization方法来模拟笔毛的变形。选定了仿真方法,还要设计毛笔的结构,其实我的设计并不复杂,笔头由毛束组成,每一毛束有一骨架,骨架外以一简单曲面代表毛束着墨部份。设计好了,剩下的就是编写计算机程序把它实现出来。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page 2/6) (continue)
Face to face with Nelson S.-H. Chu

Nelson以水墨描绘白兔 (如欲欣赏更详细片段,请到 Moxi官方网站 直接下载)
CGV:为何虚拟毛笔需要用模拟运算?
Nelson:其实我主要是希望做到近似真实书法中,行书及草书那些优美的线条,而我认为如果不以物理仿真笔毛的弹性的话,笔锋以至笔划都不会自然,很难让用家像用真笔般挥洒,画出生动的线条。

CGV:在开发途中有否请教过绘画高手的意见?
Nelson:虽然我一直闲来有画画,不过我并没有正式跟老师学习过中国书画,只是看书和录像学过而己。但是我有经常去听中国书画家的讲座,从中了解更多最新的有关信息,好像因此我学习到使用“墨色催化济”来加强水墨渲染开的感觉等。于03年,王无邪先生 (Mr. Wucius Wong /当代书画名家)曾在香港艺术馆举办讲座,当时我亦有给他看过我的研发,被此交流了一番。而科大也不时会邀请国内的书画家到来作艺术交流,当中有位南京来的画家也对我的研发也非常赞同,他还跟我说:「其它的技术人员都不懂艺术家要什么,但是你懂!」

CGV:有哪些画法技巧,你的软件是暂时仍未能够完全模仿?
Nelson:暂时我的软件未能完全模拟书法中的“藏锋逆入”(相反为“露锋”,日本人大多用“露锋”,中国人则喜欢“藏锋”)。这是因为我的毛笔骨脊只有六节,故暂时是做不到笔尖上的细微屈曲。不过将来更强的CPU将可让我们加上更多骨脊节数,或者我们也可再修改一下,以曲线作为骨杆,要做到“逆入”的效果在将来相信是不难的。



CGV:可否讲解有关虚拟毛笔笔头骨架的部份?
Nelson:在初期研发的首一两年,我只是用了一束毛束,毛束骨架由一根骨脊(Spine)和一些侧节组成,而一根骨脊则由数节骨杆所连成。当时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速度较慢,而我们的软件也未optimize (优化) 好,所以仿真速度只做到25fps(frame per second),如果挥笔动作太快会有起角的毛病。我之后的工作是优化程序的运行速度,程序快了便可加添几根分支骨脊上去,以令笔毛散开的效果更佳。

CGV:以现有的CPU速度估计,最多可用上几多根骨脊呢?而你觉得需要几多根骨才会是最完美?
Nelson:现在设定最多为5根骨脊,但一般3至4条亦已经足够做到毛笔散开的效果。毛笔上其实并没需要制造过多的分叉,因为我们在毛束的曲面上用了alpha map,已可做到一定程度的分叉和干笔效果。如果真的希望在绘画时能够出现很多分叉,像用很干的笔在纸上擦的话,那么准确的力学模拟会相对地变得不太重要,相反地重点会落于Controlled Randomness(受控的随机性)。


Nelson自行改装的毛笔。他利用3D mouse(鼠标)内里的ultrasound sensor部份,别外还加上Gyroscope (回转仪)去计算Orientation (定向)。

CGV:你曾经自行设计了一枝感应笔,何以最后还是使用上Wacom笔?它的好处是什么?
Nelson:最初,我认为Wacom笔的笔尖只有一两mm(毫米)的压力操控,是难以把它当作约一吋高的真笔锋,于是便自行尝试去造一枝模拟的感应笔。由于当时经费有限,我们买回来的都是一些较便宜的装置或零件;例如当时我就利用3D mouse(鼠标)内里的ultrasound sensor(超声波感应器)部份,并上自己的毛笔上,另外还加上gyroscope (回转仪)去测量orientation (定向),可惜最后却令毛笔的重量增加,而且笔尖接触台面的承受力与计算机内出现的虚拟毛笔也很难配合,再加上感应器本身又不是太准确,所以出来效果不太理想。而最终选用Wacom笔,主要是因为当我亲身试过之后觉得那一两亳米的操控原来不是想象中那么差的!而且Wacom的硬件己被广泛采用,用家很容易便可以找它来玩我的系统。还有就是最新推出的Wacom 6D Art Pen已加有twist(扭转)功能,可以说刚好配合了我们操控的须要。其实说起刚巧,近年来迅速发展的GPU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s) 也是刚巧配合了我们的发展。

[page]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page 3/6) (continue)
Face to face with Nelson S.-H. Chu

Nelson示范不同水墨描绘方式出来的效果。 (如欲欣赏更详细片段,请到 Moxi官方网站 直接下载)
CGV:为何虚拟水墨需要用模拟运算?
Nelson:如果你有玩过水墨画,会发现当水用得较多时,在宣纸上会出现有流动感的墨象,我相信这些墨象是由水之流动所造成,但水在宣纸的纤维间流得很慢,不易被肉眼看出。于是我便用摄录机拍下整个渗化过程,之后看回快镜回放时,我们便不难看到水之流动,而这也肯定了仿真水墨是需要用上一个完整的Fluid Simulation (流体摸拟运算),而不应像前人般,只用Diffusion (扩散) 来摸拟。

Nelson:不过要做到实时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实之前有人也做过,例如Mark J. Harri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NVIDIA Corporation),2003年他发表了他把Jos Stam 的CFD方法带到GPU上的工作。当然方法也不只一种,CFD在历史上的出现,其实可追溯至二次大战前,而在大战后有了大型计算机出现,CFD便得到篷勃发展,计算方法也变成五花八门。而最近的20年,又出现了一种名为”Lattice Boltzmann” 的新方法。我得知这种新方法,是因为看到由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CG 研究人员在2002年所写的文章。Lattice Boltzmann方法十分适合parallel processing (并行处理),在现代的GPU上跑是非常cost-effective (具成本效益)的。所以我也选用Lattice Boltzmann来模拟水墨。

Nelson: 定了用Lattice Boltzmann后,也不是一拍即合的。为了乎合水墨的情况,我把Lattice Boltzmann 的方程式改了一下。因为自己始终不是专修物理的,所以我也很想请教一下物理专家。在05年7月,我在一国际流体力学研会中,讲了一下我们的Lattice Boltzmann模型,一方面是为了想得到专家的feedback(响应),另一方面也希望可向他们介绍一下GPU的应用。在会中很高兴见到Lattice Boltzmann方法的权威 Dr. Luo Li-Shi (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 USA)。他赞我的应用十分好,说它把物理科学与艺术结合了。不过其实我最想听到的还是他技术上的意见,可惜他工作繁忙,未暇赐教。

Nelson示范泼墨效果。 (如欲欣赏更详细片段,请到 Moxi官方网站 直接下载)
CGV:是否会加入泼墨的效果?
Nelson:其实一般如张大千式的泼墨,是不一定有泼的动作,他们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吸水性较低的纸,让水墨于纸面上随意地流动,“泼”是指“随意”、“快速落墨”的意思。现在《写意轩》的版本暂时仍没做到纸面流动,不过将来有时间我会试做。之于如真的要有泼的动作,现有版本已经做到类似喷枪的效果,离泼不远,反而问题是输入装置的配合。我发现Wacom出产的Intuos 2 、3手绘版其实是有由笔尖到绘板之间大约半吋高的距离感应。这是没公开的功能,有机会我想和Wacom谈谈这功能的发展。

CGV: 可以讲解一下为何虚拟水墨要利用上GPU吗?
Nelson:其实就算不做水墨渗化的话,GPU还是能帮上很大忙的。我们模拟毛笔的动作时已用了很多的CPU运算资源,但绘图系统还需要计算和画出笔触,如果全部运算都由CPU处理的话,就会很慢。幸好当时的GPU (我们那时是用Geforce 2 Pro) 己发展到有了pixel-buffer,这令我们可以把计算和画出笔触的处理分给GPU负责,要不然我们当初恐怕连25fps都没有。

Nelson:至于要做到水墨在宣纸上渗化的效果,则更加需要靠GPU了。近年3D游戏普及,对GPU要求大大提升,以致其发展特别迅速,现在的GPU己可作为一个parallel 的co-processor,可应用到流体力学或其它的科学运算。而我也因此顺理成章地用了GPU来模拟水墨的流动,开发上我是用了OpenGL及nVIDIA 的Cg Language来设计。

CGV:在水墨方面仍有那些地方可以改进?
Nelson:真水墨还有一些复杂的花纹我们暂时末能做到,毕竟真实与模拟仍有段距离。其实有些边位的不规则渗化情况,就连一些专门研究物理的人亦都末能完全理解呢。我个人认为,我们未必要做到和真水墨一模一样,有了水墨的神髓就己很好了,如果有时间改进,我想我会花较多精神于发展新效果,一些现实难以做到的新效果。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page 4/6) (continue)
Face to face with Nelson S.-H. Chu

CGV:现在你的《写意轩》已经进入什么版本?
Nelson:因为还在开发阶段,我没有以数字来分版本,但如果真的需要我来定的话,我会说是今天的版本,即是九月十日版,明天的就是九月十一日版。因为基本上,我一有时间就会update(更新),好像之前我帮Menfond(万宽)工作的时候,每当我的软件有所改动,我都会重新发一个新的exe file(执行档)给他们,《写意轩》起始时会显示改动日期以之分别。

[page]

CGV:现版本的《写意轩》是否可用于Mac(苹果计算机)上?
Nelson:不能,暂时只有PC版。

CGV:相对Adobe Photoshop , Corel Painter又或是Microsoft Expression(Creature House开发)等现有2D绘画软件内置的毛笔效果,它们与你的《写意轩》会有那些不同之处?
Nelson: 现在最新Painter IX所用的,基本上还是十多年前的2D笔刷技术,而它的Sumi-e(日文"墨绘")笔刷也只不过是将模拟参数稍作改动而己,一点都没有毛笔的感觉。至于Expression的毛笔效果,其实亦不过是将己扫描进计算机的真实的水墨笔触map(映)上笔划的路俓(path)上的。我觉得以此技术来画水墨画不是太适合。第一,由于它的笔触是扫描(scan)回来的,如果你希望在作画的时候可以有更多变化的话,你就须要预先扫描很多幅笔触了; 第二,当笔划路俓有尖角时,映图出来的效果不会自然; 第三,当两笔湿润的笔触重迭时,是应该有interaction(互动)的,不过Expression未能做到。另外,它扫描回来的笔触的解像度其实在最初已经是定了,相对地由于《写意轩》的笔触是simulate(计算模拟)出来的,它针对高解像度方面的绘图,其潜在的可能性亦会高一些。不过Expression由于可以自由拉扯path,这对画插画或做设计是十分好。可惜以拉path的方式作画会错过了中国画的乐趣 — 中国画落笔讲求节奏,而毛笔和水墨又往往会带给画者意外惊喜,如果不用simulation我想是很难把笔墨意趣带到计算机绘画里去。

CGV:它对硬件的要求是否很高?
Nelson:对,是非常高,显示卡至少要是GeForce 6600才能正常运行,而我会觉得用到6800 ultra才能玩得顺畅,不过如果你不须要水墨渗化,一般如GeForce 3等旧卡都能跑。至于CPU方面, Intel Pentium 4 的 1.8GHz 都ok。

CGV:软件中出现的毛笔及桌子都是你自己亲自建模的吗?
Nelson: 我本身在编写程序时有用一个名为GLScene (www.glscene.org)的程序组件库,而毛笔及桌子都是我用GLScene 所包含的简单编辑器制作的。

CGV:你认为现在的《写意轩》是否已经成熟至可推出市场?
Nelson:仍未可以,主要因为有些功能还末完成。不过如果现在有人问我要《写意轩》试玩,我一般都答应。如读者有兴趣试玩,可到我们FAQ page (http://visgraph.cs.ust.hk/MoXi/FAQ.html) 看看。

CGV:你的软件现在已经开发得相当成熟,不过你认为是否还有什么可改进的空间?
Nelson:其实很多西方人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就是我可不可做水彩画的摸拟。我觉得将来有机会是会去做的,因为毕竟画笔的变化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而水彩也很像水墨。另外,我觉得其实数码绘画相对于真媒体绘画,其中一个最大的缺点还是解像度的问题,所以我希望能够做到可以offline(离线,即先把笔墨的操控记录,然后再依记录画出)去画出高解像度的作品,不过暂时技术上GPU还未能直接存取main memory,所以现在高解像度输出还是比较麻烦。

CGV:在未来,你是否仍然会继续研发虚拟毛笔下去?
Nelson:会,其实有很多地方都应该继续做下去。这么多年来,我都希望《写意轩》能够获得外面的公司赏识,及愿意投资更多资源去发展这个软件。在大学里研究,由于资源有限,进度不能像大公司里有一大队人一起开发那么快。不过在有公司愿意投资之前,我仍会留在大学工作。

CGV:你觉得虚拟毛笔于市场的发展空间怎么样?
Nelson:唔…就算你不用它来绘画,你亦可以用它来写字。书法毕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而且它本身的艺术性亦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本来就一直用毛笔写字,之后有了西方的硬笔,大家都为了方便而弃用毛笔,到了现在计算机普及,愈来愈多人打字还比写字多。虚拟毛笔用起来比真毛笔方便,而且一输入便是digital format,十分适合二十一世纪信息科技发展。有人说就是大陆市场己经很大,但我其实想把它推到全世界。有趣的是,之前有德国人和澳洲人问我取《写意轩》时,他们都说正在学习汉字,想用《写意轩》来练习写字呢。

CGV:可以透露一下你早前于Menfond(万宽计算机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负责的工作吗?
Nelson: Menfond当时正要为电影《情癫大圣》做一些水墨特效,而我主要是负责提供软件技术。由于当时我没有写使用说明,所以有时候我要到他们工作室做示范或论讨,他们给了我响应,我就回到家里修改程序。

CGV:他们是怎样找到你的?
Nelson:他们就是看了你们cgvisual之前的报导,才找上我的。

CGV:你的软件本来是制作为缯画之用,现在被应用于电影制作身上,是否会有任何不同之处?
Nelson:由于他们希望可以运用它来制作特效,因此开始的时候,他们会要求我做到输出sequence(连序)的版本,而软件其它部份基本上没有两样。其实我并不是帮了他们很久,由于他们是5月尾找上我的,之后6月初开始商讨,其实同时间,我亦要忙于预备SIGGRAPH的工夫。不过他们亦启发了我制作特效的一面,我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其实还有其它本地制作公司也曾向我表示有兴趣使用我的软件制作动画,有关的可行性仍在洽谈之中。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page 5/6) (continue)
Face to face with Nelson S.-H. Chu

Nelson在Siggraph的演讲情形

CGV:论文被挑选入SIGGRAPH,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梦想,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
Nelson:论文可以入选我当然高兴,要知道SIGGRAPH就像世界杯一样,所有从事graphics的人都希望能打进去。不过说真的,SIGGRAPH入选与否,我是以平常心待之,因为我觉得如果你的工作是好的,别人终归会承认你。我的工作态度是,先把事情做好,能否进入SIGGRAPH只是后话。或者让我讲一讲我们投稿的经过吧。其实在02年的时候,我们的毛笔研发己有了一定成果,足够发表论文,当时我们投稿往Pacific Graphics而非SIGGRAPH,主要原因是SIGGRAPH的投稿日期尚有大半年,我们不想冒因为等得太久而不能发表的险。这是因为如果别人抢先发表跟你类似的成果,那么往后你的论文便要证明你的研究是更优胜的才行。因此当时我们选了于北京举行的Pacific Graphics上首先发表,这样至少可以告诉全世界,我们己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不过事后,好些朋友还是觉得我们应该把毛笔的成果再投SIGGRAPH。可是我不想违反不可重复发表的规则,而短期内我又不能做到太多新东西出来,所以当时我向我的教授说:「SIGGRAPH不是不投,做好水墨后才去投吧!」。听起来好像很有信心,其实当时自问亦没十足把握可以把水墨做好。在这几年间,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停过,Pacific Graphics论文发表后,我们在毛笔上做了些改善,并在03年把成果投去“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期刊。在03年后半年,我开始着力研究水墨,到了04年8月,终于做到一些初步的成果出来。9月我于我们内部的seminar(研讨会)上先行讲了一次,教授们的响应都相当好,一致认为今年SIGGRAPH我有机会入选,并寄予厚望。在之后的9月尾至1月SIGGRAPH截稿期间,我可以用“闭关”来形容,因为当时我是完全躲在家中,全力去把软件、论文以及示范片段做好。其实SIGGRAPH的入选结果,我早在4月已经知道了,当时也颇为兴奋的。

CGV:可以说说你在SIGGRAPH时present(演讲)的情形吗?
Nelson:当时总共有两次正式present的机会,第一场的演讲在SIGGRAPH的第一天,主要是present我的论文,同时在会上我亦播放了一些软件的示范片段。当时会场大概有3-4000人左右,其实真实数目我也不知道,不过粗糙估计应该不会少于3000人。第二场在SIGGRAPH的最后一天,主要补充一些在论文没有提及过的技术细节,而场地及观众亦比第一次的为少,我猜那房间应该只能容纳300人左右。

CGV:观众反应如何?
Nelson: …我想反应应该是不错的,其实当我第一场演讲完之后,我有点疑惑,因为当时并没有观众立即提问问题;不过我想原因之一,可能是我的示范片段还未播完,部份观众其实仍然在观看中。在听George Lucas的Keynote Address时,坐我旁边的观众正也有听过我的演讲,他告诉我: 「观众其实都给你的片段吓呆了!」当然他可能只是说笑吧了。不过我亦有一位法国朋友告诉我:「曾有ILM及Pixar的人去向你发问,已经证明你的研究是很不错了。」

图左为Nelson与其它学者交流示范Moxi,最左面为Kyoko Murakami,绿衣为Bill Baxter, 黄衣为Cassidy Curtis, 蓝衣则为Suguro Saitoin。图右为Curtis试用Moxi当中。

CGV:在SIGGRAPH时,是否有与其它学者交流?
Nelson: 有,而最开心的是遇到了Cassidy Curtis。他97年在SIGGRAPH发表了有关水彩研究的论文,是公认的CG水彩大师级人马。他的欣赏,对我来说是特别有意义。Cassidy 现为Dreamworks工作,近期影片"Madagascar",他也有份当character animator呢。

CGV:你对于今次的SIGGRAPH之行有什么感想?
Nelson: 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面对面交流,是我这次参加SIGGRAPH最喜欢的一环。今次其实是我首次去SIGGRAPH,亦是我第一次去美国,不过可惜准备不足呢。当时时间很紧张,因为在香港的时候,一来我要帮忙Menfond ,二来亦要继续整理好我的system(系统),因为我觉得其实demo(示范)很多时候会比presentation(演讲)更重要,然后还有其它如港台专访等事情要弄。当我到达美国后,很多时候我仍然要躲了在酒店或大会的Speaker Preparation Room里,继续预备我的演讲,因此我其实错过了很多别人的演讲,这亦是今次SIGGRAPH之行,我觉得最遗憾的事情,唯有之后看回大会的DVD作补偿吧。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page 6/6) (end)
Face to face with Nelson S.-H. Chu

CGV:入选了SIGGRAPH是否为你带来了任何转变或机会?
Nelson:可能SIGGRAPH真是太出名了,就算CG界以外也有人认识。我想,至少往后找公司合作时会容易一点。其实去SIGGRAPH之前,某大美国绘图软件公司己曾跟我联络,并约了在SIGGRAPH见面。他们是有兴趣用我的技术或聘请我的,不过他们决策需时,所以现在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CGV:你觉得香港对于软件研究工作的开发环境什么样?
Nelson: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大学能给我们的经费不算太多,好像前几年香港的经济比较差的时候,我们原来伸请开的研究资金停了,那时真是比较麻烦,要四处乞求资助,不能专心做研究。而找公司投资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首先他们不一定对你的能力有信心,而且一般公司的心态都类似投资电影一样,他们讲求的是回报要快,我们这些开发项目他们会觉得太长了。而且绘画的市场亦比较小,更不是太多公司有兴趣…。

CGV:除了资金方面的困难之外,在寻找人材协助你的研究是否亦同样难求?
Nelson:都可以这样说。正如马富强曾经说过,你要找到一个喜欢CG的人,同时他又要喜爱功夫,才可以制作到当时的李小龙CG短片。其实我的情况也是颇为类同,首先你要找一个是研究graphics或physics的人,而他又要对绘画有兴趣才好。不过其实没兴趣都ok 吧,现在没请人主要还是没有额外资金的关系。

CGV:你对于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什么看法?
Nelson:其实不是太过乐观的。香港社会给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急功近利,而且这里生活指数高以致成本增加,这些都对创意工业不利。我想香港人材是有的,问题是如何制造合适的环境把人材留住。香港政府虽然也做了些如数码港等事情,但目前的成绩好像还是不太理想。

CGV:你的最新未来动向?
Nelson:我现在仍会留在科大,继续虚拟笔墨的工作。不过当有公司投资,我便可能离开了。其实我有想过,将来当虚拟笔墨做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后,我会试去找些有关画画或计设的工作,因为其实我是喜欢画画多于写程序的。

CGV:你考虑离开科大,是否是希望为了转换一个新的环境?
Nelson:其实科大的工作环境都算很不错,有时我可以偷闲去学校的泳池游泳,又或是逛逛图书馆,只要你可以完成你的工作,就算你不返回大学也没关系。不过我又会觉得,自己已经留了在科大那么久了,都很应该出去外面见识多些,接触多些不同的人。虽然现在的生活很自由,不过现实是你没可能永远也做RA的,而且RA的收入其实不是太稳定的,如果找不到funding(资助)的话就等于没钱了。所以,有出去外面的机会时我一定考虑。

CGV:是否有计划过与一些著名的中国水墨或书法艺术家合作,去推广你软件《写意轩》?
Nelson:我都希望可以,不过如果要书画家用到《写意轩》作画,首先我要把软件变得对于他们来说是容易上手。另一样要考虑的地方是,你面对的可能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一类是对传统比较执着,而另一类则是能够接受并学习新事物,好像王无邪先生就属于后者。但是我觉得始终计划也是要一步一步来,我现在希望先让多一点艺术家知道有我们的存在,可做的包括办展览或投文到艺术杂志去。

感谢速联科技、八度网络、九九数据、亿恩科技、群英网络赞助部分带宽!

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2-2020 95262.com 【数码资源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28507号-1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