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球迷用的“呜呜祖啦”怎么来的?
在南非的足球赛场上,有一种独特的助威工具令人难以忘怀,那就是“呜呜祖啦”(Vuvuzela),或者称为“呼呼塞拉”。这种大喇叭不仅是南非球迷的标志性加油工具,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全世界的观众都对它印象深刻。那么,“呜呜祖啦”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本文将详细探讨其起源、发展及影响。
“呜呜祖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喇叭最早起源于用非洲羚羊角制成的一种用来驱赶狒狒的发声工具。据说,这种喇叭发出的呼呼声甚至可以驱赶或吓跑狒狒,因此,南非球迷们认为它是“杀死对手”的武器,并在球场上用它来表示加油、呐喊和庆祝。而另一种说法则指出,“呜呜祖啦”是现代发明的产物。有报道称,现代版的“呜呜祖啦”是由南非凯萨酋长俱乐部的著名球迷弗雷迪·马克在1965年发明的。他最初用自行车上的铝制管改装而成,后来觉得太短,又加了一根管子,最终形成了今天这种“响彻”南非的“呜呜祖啦”。还有一种更为传奇的说法认为,这种喇叭的灵感来源于日本丰田杯看台上自始至终响彻云霄的“圣笛”声音,南非国家职业足球联盟劲旅凯撒酋长队的资深球迷卡玛受到启发,将当时随处可见的人力车上“橡胶球喇叭”改为了用嘴吹响的号角,很快在球场看台上流传开来。
不论其起源如何,“呜呜祖啦”在南非足球文化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这种长约一米的号角,不仅在南非的赛场上广泛使用,更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名声大振。南非球迷们通过吹奏“呜呜祖啦”,将他们的热情和团结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训练有素的表演者来说,“呜呜祖啦”可以发出高达127分贝的声音,这种巨大的声响几乎能覆盖整个球场,让每一个球迷都能感受到那份激动人心的氛围。
然而,“呜呜祖啦”的巨大声响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许多球员和电视评论员都抱怨“呜呜祖啦”发出的噪音使他们无法静心比赛和解说。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等队的球员都曾公开表达过对这种喇叭的不满。大球星C罗甚至猛烈抨击这种助威工具说:“它无法让任何人在比赛场上集中精神,它要让人崩溃了!”尽管如此,国际足联却对“呜呜祖啦”表示了支持,认为它是南非足球文化的一部分,球迷将其带入赛场已成为南非足球比赛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南非世界杯主办机构负责人也表示,这是南非的文化的一部分,来宾们既然前来南非,应该接受南非的文化,也应该接受南非人民表达欢庆的方式。
事实上,“呜呜祖啦”不仅仅是一种助威工具,它更是南非人民团结、希望和自豪的象征。在南非历史上,由于种族隔离制度的存在,黑人球迷很难登上白人俱乐部的看台,呼呼塞拉这曲“黑人之歌”也只能在黑人的贫民窟里唱响。然而,随着种族隔离制度的瓦解和南非超级联赛的成立,呼呼塞拉也逐渐传遍南非全境的各个球场看台。它成为了南非人民共同的声音,象征着他们的团结和力量。对于南非球迷来说,“呜呜祖啦”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释放。
除了其象征意义外,“呜呜祖啦”还对南非的足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南非的赛场上,球迷们通过吹奏“呜呜祖啦”来营造热烈的氛围,激发球员的斗志。这种独特的加油方式已经成为了南非足球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球迷。在一些国际足球赛事中,人们也能看到其他国家球迷模仿南非球迷使用类似的大喇叭来助威。可以说,“呜呜祖啦”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了全球足球文化中的一部分。
此外,“呜呜祖啦”还对南非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世界杯期间,许多商贩通过售卖“呜呜祖啦”赚取了可观的收入。这种大喇叭不仅成为了球迷们的必备助威工具,还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纪念品。许多游客在前往南非旅游时,都会购买“呜呜祖啦”作为纪念,将其带回家中作为装饰或收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呜呜祖啦”的巨大声响也可能对人们的听力造成损害。研究人员指出,长时间暴露在高达127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因此,在使用“呜呜祖啦”时,球迷们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避免长时间连续吹奏或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管理和监控,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和球迷的健康安全。
总的来说,“呜呜祖啦”作为南非球迷特有的助威工具,其起源和发展充满了传奇色彩。它不仅象征着南非人民的团结、希望和自豪,更对南非的足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但“呜呜祖啦”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声音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它已经成为了南非足球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国界,成为了全球足球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未来的足球赛事中,我们仍然可以期待听到那熟悉的“呜呜祖啦”声,感受到那份来自南非的热情和团结。